近来左脑总是莫名地自我反问“我们讨论错的时候在讨论什么”这可能暗示自己是不是也要来个反思,于是就有了眼下这一堆废话。那到底这个该不该说,又是一个问题…显然这是为后面的唠叨做了一个铺垫。

      呐,我看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反驳,如果是认知之外的领域,那我会为驳倒对方而深入其中。毕竟要想驳倒这一似是而非的理论并非轻而易举之事,有时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佐证它,显然这个过程会比结果多很多乐趣,当然主要是为摆脱自己的无知也是为防止互喷时不至于像个流氓。比如对慈善与公益的理解,从概念到深入我可能花了半年的时间,开初的质疑到后来的好奇,其实理清这个概念也并不难。我喜欢用好奇来描述一些未知而所感兴趣的事或人,好奇心驱使我再往前多走一点点再多了解一点点。我们经常会处于一个看似两难境地,世上哪有两难?我们能做的就是权衡之后的取与舍,那么在我的力量范围之内,我还是愿意伸手去帮那些我所能看到的苦难。

      曾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读书好多觉得周围人很肤浅,越看书就越不想融入这个周遭的圈子。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期,我每天在挣扎思考活着的意义,令我痛苦的不是今天什么都没做而是我明知毫无意义的又渡过了一天,我觉得我戾气很重我解不开那个梗。那句自我纠结唯恐终身无解的话不断的在脑海中闪现,真的无解吗?真的是这个样子吗?这样的日子可能过了几个月或者几年,难道真的是我没有信仰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吗?我去飙川藏线,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景美,也不是为拍照,终点的意义也并不重要。

      某个下午,我又拿起床边的书突然发现并不是我读书太多,恰好是我读的太少…只是后来不再周遭而已。现在看来自我纠结的日子虽然煎熬但并非无解。我不太喜欢推荐书,但这次是个例外《沉思录》《活出生命的意义》《毛泽东选集》这三本书或许也能帮你脱离这个困境。对,你没看错我推荐了毛泽东,忘记被毛概支配恐惧吧。本想推鲁迅,但阅读是个私事应该自己去主动寻找挑选你自己满意的书,自己去发现去探索阅读的乐趣吧。今年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你给我一束光,我不见得我就活在光里了”来自于《悲惨的世界》。生命真的需要意义吗?或许不需要或许需要或许不断找寻意义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这个重要吗?我们常常被意义两个字绑架,我们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老是问自己。后来我想明白了,很多意义是别人编给我们的不是真的意义,所有的意义真实存在的时候只有在你感受得到的时候那才叫做意义。

      昨天,X兴冲冲跑过来问我2019年最暖心的一句话什么?显然和他预期的一样,我并没有回答出那个标准的答案,毕竟我从不刷那些诸如抖音头条之类的App。转身问还在刷手机的他,那对你印象最深刻或是暖心的一句话是什么?他回答说没有。我能理解,但瞬间又觉得很悲凉,他只知道那个“标准”答案,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一个声音不停地用流量和网红在告诉我们说这就是暖心的一句话。你不要管这个概念,你得定义你自己的感受,剩下别人强塞给你的标准姑且听之不要受控于它。我们老是说站队这个词,大多数人站队少数人站人,我选择一个人站在这个人旁边,就是天有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可我们总是用孤立片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是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朋友们不要这样去看待问题,更多的情况需要从事物内部辩证地去看待。停止对某个未曾了解不知底里的问题发言也是一种仁慈,如果有什么人做了错事,那么损害是对他自己的,但也许他并没有做错事。我们总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理直气壮的去指责别人,难道我们站在道德高地上就不冷吗?可笑的是我们不是试图去了解事实而是已经下了一个判断。道德?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

      前不久我是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的角色去记录一场活动。提到了梦想,第一个人说“活着”,瞬间戳中泪点。是啊,活着。“父母、亲人、朋友等我珍惜的,能够永远健康、幸福快乐”这个我曾快要忘记的梦想一直写在博客心愿一栏之中却被L点醒。记得当初拿到职业摄影师理论考试成绩看到所有项目为优秀时还得瑟了一番,毕竟爱好不业余。初入茅庐恨不得马上去接单,不是为了钱。正逢尼康嘉年华活动随即报名参加,主要是去玩玩那些顶级单反以及各种大炮,毕竟都买不起。听课时主讲师拿出一张博物馆中拍摄的佛像,特别清晰明亮,问在场几百人感光度是多少,零零散散有人喊两千三千最高不过8000,居然没人回答出来我猜64000是最接近相差不远的一个。从那之后我就再没去过那些“大师”云集的圈子,很少看一些超大光圈的糖水片,我想说的是那种大光圈所带来的虚化真不是拍照技术啊,那是镜头的功劳。我不喜欢婚纱摄影是因为不喜欢摆拍、不喜欢用模板往里套,千篇一律的重复太无趣。所以更侧重于个人纪实摄影,因为它真实。不过后来我卖了全副本打算入手尼康新款全幅时摸摸口袋想想三万多还是算了吧,当然也是避免掉进器材的坑,避免成为人群中的“大师”。

      今年隔壁来了新人,好文学书法。笔墨纸砚,看到这我自愧不如。看到他出的书让我想起那个十多年前那个自称小韩寒的老友,中学那会他写的文章经常出现在下半月刊文学杂志中,满分作文不在话下,还有奕博文言文写的父之爱印象之深刻,还有很多很多。而今回头去看之前文字,嗯,的确很“作文”那个年代喜欢80、90后的年轻作家多一点,觉得他们离我很近,没有距离感。在大家都讨厌方舟子的时候我恰好相反,只因不喜欢随波逐流。后来喜欢诗词,可能真是因为它字数少吧,喜欢现代诗也可能是因为古文实在晦涩难懂吧。过了应试教育慢慢喜欢的作家也都不在那样“年轻”,民国时期的作家居多像张爱玲、萧红、鲁迅、老舍、钱钟书、杨绛、王小波、海子等等,我一直觉得民国文学是不是中国文学的巅峰时期。其实我曾在网易腾讯写过传记,那时我写了一个多月初稿还未完成就被和谐屏蔽掉了。转念一想,重要的不是这个结果而是我写过,而今我也不会再去重新写一次,即使后来买了域名租了服务器搭建了网站。

      哲学派别中有一个主要原则就是不同一个无知的人或不谙自然的人做无谓的交谈,可是很多时候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变通也很重要啊。有些东西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他阅历太少了,他不太可能去理解,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很有限,他没有办法理解到就是那一段背影里提到的伤感,所以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很窄。不得不承认许多东西与认识相关,但总不能阅历再其之上就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得去理解去包容这种差别,从无知到有知,人生的意义永远在于拓展而不在于固守,别管我今天是谁,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那么新的一年,你期待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理解到什么层次呢?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呀,我想让自己成为对于眼前发生的苦难不要视而不见并且用优越感去说服自己的人。那眼前的你呢?

      夜深了,就此搁笔,他日再谈罢。

最后

愿诸君:

所有欢乐 无需假装,此生尽心 赤诚善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